一所小鎮大學,如何成為城市升級的關鍵引擎?在「2025天下城市論壇」,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從大學社會責任出發,跨越雲林與嘉義的城市邊界,在從AI到無人機、從USR到產業合作,以跨域智慧多元解方,示範地方大學如何牽動城市未來。
「我們雖然是小學校,但我們願意把大學社會責任持續擴大。」虎尾科大校長張信良以謙遜態度表達堅定的情志。在台灣中部,虎尾是一個文化發展與產業脈動緊密連結的小鎮,虎尾科大將「地方」視為回饋場域,把教育資源延伸到城鎮與產業,讓大學不只是圍牆內育才,更能延展為社區、場館與生活的公共資源。
很難想像,作為技職大學,虎科大竟負責經營雲林縣內8座公共場館!從體育館到藝文中心,這些空間可作為學生活動的場所,也是奠基地方公共文化的平台。張信良表示,學生的教育不應侷限在教室,進入社區與在地場域裡學習,更能使課堂知識與外界互動、結合,達成真正的內化。
這樣的「大學城」模式,既是教育理念,也是社會實踐。無論是舉辦運動會、開放音樂廳,或扶持地方藝文團體,虎科大都在用開放的姿態,把教育與生活融合,讓大學成為區域活水。
說起虎尾科大與國家重點「無人機產業」鏈結的緣由,答案來自學校的專業底蘊。虎科大擁有全國唯一的飛機工程系,長期聚焦航機維修與航電專業,畢業生廣泛投入民航公司。這個深厚的基礎,正是虎科大能在台灣無人機產業布局時扮重要角色的關鍵。
因此,嘉義縣發展的「無人機國家隊」由虎科大主導,並建立三座實驗室,串聯測試、研發與應用。無人機應用廣泛而多元,不僅是軍事題材,更跨入電力維修、農業防治、警政追緝、海巡救援等場景。張信良舉例,台電清洗高壓電塔,現在就透過無人機;農業蟲害偵測,也能透過AI影像分析後,精準噴灑農藥;甚至在天災無訊號的地方,無人機也能擔任救災替代方案。
為了使無人機應用技術持續突破,經濟部於虎科大推動「無人機AI新秀」計畫,透過短期密集課程,訓練學生4個月後即可進入產業實習,「即使在虎尾小鎮,也能學到最先進的科技,讓青年直接對接未來產業。」張信良說。
事實上,雲林高鐵站與國家長照中心的設立,為地方注入逾百億資源,讓虎尾成為中台灣新興發展的樞紐。虎科大則承接了高鐵相關的智慧交通任務,包括無人公車試驗計畫,進一步把學校的研發能量,轉化為城市交通的解方。
「虎科大雖然小,卻讓我們更努力去爭取資源。從無人車到無人機,甚至延伸到河川高灘地的維運,我們把教育推到更廣的場域。」這種「不設限」的態度,讓虎科大不斷跨界,從雲林拓展到嘉義,甚至影響中台灣整體的發展格局。
在他看來,教育不只是培養學生進入企業的技能訓練,而是讓學校、產業與城市形成三角共生關係。「艱難的環境,反而能開出更美好的花。」張信良強調,地方大學如果能善用區位優勢,將成為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「城市的未來,未必只從科技園區或大都會出現。像虎科大這樣的技職大學,也能在地方推動創新,改變城市樣貌。」張信良認為,「大學城」的概念,即是以開放、務實與跨域的態度,將大學社會責任大的能量向外擴散,讓單點計畫可以延續,「把手伸出去,和更多人握手,透過不同的合作,把資源放大。」虎科大深耕小鎮蘊藉的視野,將預見未來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。